守护与唤醒 | 重庆传统村落之石柱县湾底院子

2020-10-20
新闻来源: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
查看次数:2416

国庆与中秋同乐之时,我们已在去往探访重庆市石柱县诸多传统村落的车上了,一切开始的自然,又有些为难。

 

传统村落,该从何讲起?似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关注过这个话题了,久到我已经没有了村落的概念,便安安静静地听两个老师热烈的讨论着,听着听着才勉强有了村庄的模糊轮廓。

 

寻访路上,第一站便是重庆市石柱县河嘴乡富民村湾底院子,因院子的主人姓谭,当地人又称为谭家大院。

 

我们在热情的石柱县河嘴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开车前往这处院落,路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,车辆在雨中行驶不由得减慢了速度,但几位工作人员对路况的熟稔程度仿若是驶向家的方向。

 

01

忐忑期待


我们的车子最后停在了一处石阶侧,爬上石阶便见一座错落有致的院落。这时回望来处,才发现谭家大院正是——石阶最终处,青山溪流环绕中。

 

比想象中高,比想象中更加古朴,比想象中更加美丽。

 

雨蒙蒙中与老屋一起站立等待的,还有一位老者。同行的村支书和老师们向老者说明来意后,在这位老爷爷的带领下,我们迈进了高高的门槛,有一瞬间,我以为自己真的是闺阁少女,在这古朴的院落里,遵守着女孩子的规矩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。

 

 

到达湾底院子

屋檐下老者



02

山河聚秀


门匾书写山河聚秀
墙壁刻有特殊字迹


略显昏暗的光线下,村支书走在前头,侃侃而谈这里的一切。


湾底院子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分上下两进、左右三重,走入其间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广的庭院,和北方的四合院中的庭院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不过南方的院落因为常年下雨潮湿,地面稀稀落落的已经长了一层青苔,走于其上微微打滑。仔细观察,房屋柱子并未和地面直接接触,在最底层的是石柱,石柱保护着木头和木头构造的老屋。

 

院子是由六座天井组成,左右开弓,走向正对着的房间,看到饱含历史沧桑的砖石瓦木,雕梁画栋,无不令人称叹古人的智慧。走下三两台阶,步入侧门,里面别有洞天。老师惊呼:“竟是这样,怪不得可以容纳的下如此之多人家!”原来,走入侧门,看似只是普通房间,可只要再一次迈过门槛,再一次走下台阶,看到的便是另外一座院子,同样是庭院楼阁,花草树木,样样具备。

 

砖木石瓦

雕梁画栋


在村支书的邀请下,我们进入一间很久没有人住的小屋,没了自然光,里面更加昏暗。借着手机的灯光,看到屋里摆设已然十分陈旧,但却别有一番韵味。老师们看到了过去的老物件儿,深有体会。手扶护栏,爬上吱呀呀响得楼梯,去往二层,这里比一层低矮一些,堆积的旧物阻挡了道路,便只在走廊处走走,墙壁上依稀可见字迹与刻痕,似乎看到了历史,有过去的也有现在的。


过去与现在

墙上的历史


出此房门,继续往里深入,看到一位老爷爷站在他家门口,我才发现一路走来至今才见到一人。面对我们这群不速之客,老爷爷依旧从容,微微笑,又目送我们离开。沉浸在老屋的静谧中,难得的放空了自己,跟着村支书和老师转转悠悠,不知怎么的竟然走到了院子外,天空中,依然下着雨,手里拿着老爷爷和他老伴追出来送的雨伞。想起家中爷爷,耄耋之年,也是一个人听风听雨,看太阳升起落下。

 

老屋的静谧

老者的无言


走到院子背后,从门入,年轻的背影正对着我,旁边是几个老人在躺椅上聊天,脑海里奇奇怪怪的问题在酝酿,猜测孩子与老人之间的关系?幻想这里距离他读书的地方有几里地,是雨天淌水或是烈阳徒步。之前的我总是以为可以去城里的人都去了城里,孩子就应该在城里,留下的只有老人才对。不知为何,我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愧疚,也许是看到老屋,也许是心疼老人,也许是想起我曾经也是从小小村庄里走出去的孩子。


 03

省思——不虚此行


终点是明晰的,但途中的惊喜却无从猜测。一路走来,我们进入每一个天井覆盖的小院落,都是打开了一幅幅尘封了很久的历史画卷。认识了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养殖长毛兔的笼子;看到了会让人想起一首诗的蓑衣;再一次触摸了古人智慧的结晶——算盘……一件件老物什儿,或冰冷、或古朴、或依然在使用,它们都有一种力量,夹杂着历史的韵味,感动着我们!


看到过往

触摸历史


这里空了,原来一定是热闹非凡的,如今却只剩寥寥数人和一座已经陈旧的院落。参观湾底院子,感受了西南地区民居的韵味,也看到了土家楼吊脚楼的结构,器宇轩昂、大气不凡。不论是哪一进院子都可以看到雕梁画栋、门刻隽永,无不昭示主人曾经的风光与辉煌;一个空间出,另一空间进,也许只是一个拐弯,便又豁然开朗了,设计之巧妙难以一言以蔽之。遗留的历史和数不尽的传统记忆被埋没在湾底院子,这是中国西南独有的历史、社会、文化、自然巧妙融合的馈赠,是该被保护和唤醒的珍宝。

 

门刻隽永

器宇轩昂

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建造这样的房子?为什么不住在这样的房子里?

是世界变了吗?人们学会偷懒了吗?

为什么“他”仅仅只被冠上了“传统村落”的称号?


曾经“他”也是一群人的家,现在又是谁的家

历史不应该被忘记

传统村落不该消失

不然谁来告诉我们

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,将要到哪里去?



兜兜转转,我们带着照片,离开;

带不走的岁月,嵌进了老屋里。


残存的生活气息和古老的历史记忆


光 


院子乖巧的像是沉睡了的老者

 

白云深处有人家


特别感谢

石柱县河嘴乡政府工作人员、富民村村支书

以及湾底院子住户对调研团队给予的支持


—END—


调研指导老师 | 唐钱华 
编辑 | 彭如月
投稿邮箱 | wenhuacyr@163.com

文小创出品